在线入会 | 登录会员

欢迎光临广东省数字贸易与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服务外包:沉着应战人民币升值
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7日

 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2%;
      国际贸易战、汇率战阴云密布,10月9日G7和IMF会议,焦点系发达国家联手对人民币汇价段大幅升值施压;
      美国国会扬言要中国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压力在美国11月初的中期选举后直至11月的“首尔G20“峰会,持续不断;
      11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大幅走高208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人民币升值对服务外包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让包括服务外包行业在内的不同行业的诸多企业切身感受到了阵阵压力。

      2010年上半年,国家商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的人民币升值压力测试表明,如果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升值3%,大多数企业将面临巨大亏损;如果升值5%,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在中国,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像传统经济理论所预期的缓解了通货膨胀,反而因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也不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使人民币升值更多的局限于人民币和美元这两种相对货币中间,出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日趋严重的通货膨胀显著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身处市场之中的中国企业自然是感同身受。《2010年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企业经营者选择比重最高的项目是“人工成本上升”,选择比重为72.5%,高于去年的水平。调查中认为目前的人工成本比去年末“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94.2%。其中,东部地区企业和中小企业人工成本上升较为显著。

      成本上升,但销售价格并没有同步上升。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销售价格比去年“上升”的企业经营者仅占30.6%。显然,物价上涨的压力正在企业内部聚集,没有得到有效传递和释放,企业经营压力开始加大。

      服务外包产业属于成本按人民币计价、收入按美元等外币计价的典型行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冲击较大。

      离岸外包的驱动力在于可以使发包企业节省30%~50%的成本。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这种驱动力将越来越小。同时,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地区的服务外包价格也进一步受到侵蚀。据IDC统计,中国对日外包价格曾在连续10年间下降了30%。这将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推向两难的境地。如果应对人民币升值,提升报价将使得企业的价格竞争力迅速下降,这将迫使发包方寻求更高性价比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服务采购;反之,如果保持价格不变或继续降低价格,大量中小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赖以生存的狭窄的利润空间将被彻底打破。

      沉着应战人民币升值

      面对人民币升值不断带来的压力,是坚持还是放弃,成为许多中小服务外包企业难以面对的抉择。放弃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但相信对于中国政府与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大部分企业来说,面对困难,沉着应战方是成功之举。

      政府应多方位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政府是今天这场货币战争的重要参与者。它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汇率这个变化的数字,更重要的是充分使用资源与工具,为变动的数字撑起坚实的后盾。当人民币在符合国家利益前提下波动时,同步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够为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带来转机。

      扩大国内服务外包市场需求

      以美元为主等外币结算的服务外包项目占有相当比重是导致服务外包企业收入侵蚀的重要因素。当国内企业以人民币结算的服务外包合同比重增加时,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该因素下的压力将得到缓解。

      根据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2009年服务外包市场研究报告》,2008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服务提供商总收入的58%来自国内市场,其中中国买家贡献了47%,另外21%的收入来自日本和韩国,29%来自美国和欧盟(包括上述国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分公司)。 显然,来自日本和美国的买家仍然是海外外包业务的最大来源。

      这个数字让我们欣慰的看到,在经济危机及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相当比例的中国买家构建的内需为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企稳与向好,日韩及欧美买家的发包量在恢复性增长,而进一步扩大国内服务外包市场的需求仍然显得迫切,并存在潜力和空间。

      国内服务外包项目需求增长主要依赖于自国有企业、在华经营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民营企业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需求增长。

      中国政府首当其冲,应在其中发挥积极地推动作用。尽管国有企业由于内部关系复杂、关注资源的自我控制及市场增长、不过分关注成本降低,在接受服务外包的态度上显得暧昧。但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体,国有企业还应当战略性的承担起推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任,从观念上转变,主动地将部分业务及流程进行服务外包。

      中央和地方政府自身已积极地进行服务外包的尝试,很多省市在电子政务领域启动了相关的项目。在此基础上,政府面对公众提供的服务将成为下一个服务外包的增长点。而政府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否带来服务外包项目,更多的取决于政府自身部门间的协作与开放程度。

      而民营企业由于对成本十分敏感,往往在自建共享服务中心与服务外包之间选择不一。能否扩大民营企业需求,一方面来自于宣传推动下民营企业对于服务外包的进一步理解和接受,但更为重要的是服务外包能否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显而易见的价值。

      推动中西部服务外包产业化,实现境内“离岸效应”

      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外升值内贬值的现象,导致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持续攀升。政府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地域产业规划进一步帮助服务外包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产业集群。这三个产业集群属于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高的区域。尽管上述产业集群的出现是服务外包产业在中国发展的必然,但在当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优势,能够使服务外包在中国境内实现成本下降的“离岸效应”。

      相应地,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对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能力。以西安为例,西安有100多所各类大专院校,80多万在校大学生,25万电子信息类科技人员,人才流动率仅为5%,稳定且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为西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构建了重要的优势。

      事实上,推动服务外包中西部地区产业化在服务外包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地方政府也意识到这点,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成都为例,《成都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4)》正式印发实施。到2014年,全市服务外包产值要达到840亿元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23%,2010年至2014年保持约25%的年复合增长率。此外,西安、武汉等地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也同样引人瞩目。

      尽管地方政府在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在当地的布局,但必须认识到,与沿海三个产业集群相比,中西部内陆地区当前还尚未形成明显的城市集群效应,缺乏承接大额高端服务的外包能力,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企业应意识到当前经济环境下中西部地区对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意义,提早布局,通过“境内离岸”对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压力。

      服务外包企业亟需提升自身能力,发展价值链高端服务产品

      面对人民币升值,有限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榨。服务外包企业一方面应与政府共同寻求战略层面的突围,另一方面还应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能力,将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转型,通过接包高端流程,挖掘产品利润空间,以获取更为丰厚的商业利益。

      服务外包产业在传统外包业务领域(如软件开发、数据录入、文档管理、客户服务、电话营销等)的利润空间在发包方议价能力逐渐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小。而处于价值链高端的科技研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分析、创意设计、远程医疗等外包业务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在这些新兴服务外包领域,服务价值不再简单的与人力成本投入呈线性关系,而更多的依赖于创新能力与专业经验。

      尽管很多服务外包企业已清晰地认识到了BPO(业务流程外包)向KPO(知识外包)的转变趋势,但要成功的实现这一跨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品转型在当前面临中高端应用型人才匮乏、缺少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品牌影响力不足三方面的问题。

      服务外包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产业,企业在从传统产品向价值链高端产品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依托大量的中高端应用型人才。但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与服务外包产业相对发达的印度相比,市场上应用型中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显著不足。这种情况

本文链接:http://gdsoa.cn/Article/20110217/337.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