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自贸区在7月3日获批,中国新一轮开放程度更大的贸易窗口正渐渐打开。近日有消息称,天津、厦门、南沙等也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自贸区建设并申报国务院。未来中国有望形成上海、天津、厦门、南沙自贸区“四朵金花”之势,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
所谓自由贸易区,通常有两个概念,一是指国家内部某种类似自由港的经济特区,二是指国家(地区)之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组织形式。上海自贸区是以一国之内的自由贸易(园)区形式出现,对特定区域采取优惠税收和特殊监管政策。相比国内目前的各类保税区,自贸区意味着更优惠的政策、更大的开放度。国务院通过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方案,探索投资和贸易政策创新,并扩大服务行业的开放,进行金融改革试点,比如利率自由化及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广州南沙新区正在申请中
在上海自贸区试点获批的刺激下,广州南沙新区的自贸区申请正在积极进行。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基于国家赋予的在条件成熟时探索在部分区域实行分线管理的政策,南沙新区将于近期提出正式方案并上报国务院审批,力争年内获批。据透露,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选址规划面积为24.52平方公里,包括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
按照设想,南沙新区自贸区将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据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南沙自贸区而言,离不开在外汇、税收和海关三方面争取到中央的“政策突破”,在监管范围内进行放宽外汇管理、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构筑进口贸易基地等便利化环境方面的尝试。业内人士认为,一旦南沙进入自贸区的“队伍”,将用极小的土地面积“引爆”新区的发展方式,从而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推动服务经济快速发展。
自由贸易区日前频繁“曝光”,被分析人士解读为“事出有因”。有专家认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外贸结构、促进对外合作应当成为下一步中国促进外贸发展的基本思路。事实上,自贸区的建设正是转变这一态势的努力。
海关总署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继5月小幅微增后,6月外贸数据继续探头向下,进出口总额纷纷下降,出现了16个月以来首次负增长。专家认为,全年外贸将维持弱势表现,但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被认为是改变此态势的“灵丹妙药”。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正与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6个自贸区。除中国-冰岛自贸协定已经签署但并未正式实施之外,已经签署并实施的共有10个自贸协定,贸易额涵盖中国外贸总额的24%,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5个。随着上海、天津、厦门等多个城市的加入,自贸区有望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关键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