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购买就业培训、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生活小事不出社区就能办好。这是8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政府常务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无独有偶,广州市日前也表示,今年将投入3.2亿元向社工机构购买165项公共服务,服务人群甚至覆盖了在穗的外国人和本地农村居民。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买什么?怎么买?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购买公共服务
政府出钱企业做事“大病医保”缓解因病致贫
从2009年起,西安市民吴先生就开始为15岁儿子的医药费犯难。自从儿子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后,每年十多万的治疗费,即使医保报销后,仍有超过10万元的缺口,“我是个普通工人,这些钱是我两年多的收入”。
2013年,他看到了希望。儿子的病列入新推行的“大病医保”范围内,原本今年要花约12万元自付费用,按照政策,可获得近8万元的补助。
“大病医保”就是由政府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个人并不用再多交钱。一项把民众和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交由政府出资购买的社会公共服务解决的典型范例。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又叫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而向社会组织购买,由后者按照合同要求代为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并向政府收取报酬。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陆续透露出购买公共服务的意向和举措,契合了近期两次国务院常务会的大背景。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尽快形成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意见;7月31日再次表态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表示要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买什么
教育医疗养老都能“外包”部分城市没户籍也能享受
什么是公共服务?简单来说,是政府为满足公民的某种具体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包括衣食住行、生存、安全、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从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到医疗卫生、教育科普、社会福利,甚至军队、警察、消防,都包括在内。
那么我国政府打算买什么?国务院放权给了地方,“各地要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并试点推广”。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当时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将一个休闲中心没有按常规交给居委会或街办,而是委托给社会组织管理,后来又尝试将养老服务“外包”。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深圳从城市环境卫生领域开始政府购买服务尝试,此后逐渐延伸至行业服务、教育、医疗、养老、纠纷调解、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
上海、无锡等地区甚至把公共服务“外包”视为“十一五”期间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并出台了实施意见、方案。
而合肥市今后将在就业培训、医疗卫生、文体教育、社会救助、纠纷调解、公共安全、法律服务等领域逐步设立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和广州市对购买的服务不限户籍一样,合肥市市长张庆军也表示,“要广覆盖,按常住人口计算,今后有户口、有居住证的都要纳入到享受服务的范围”。
怎么买
谁主管谁“外包”责任主体仍在政府部门
渭南市从2011年也开始尝试将部分职能和服务交给社会接手。今年7月,该市更是用《渭南市政府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工作方案(试行)》进行了制度化。在工作方案里,转移职能的具体事项分成两类,第一类是政府部门委托社会和市场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并明确了此类转移事项虽然委托给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和办理,但责任主体仍然在政府各有关部门,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实现转移。第二类为政府部门不再承担,转由社会和市场自行办理的职能和工作事项。
而在首批转移的49个事项中,与民生相关的职能占到70%,其中用购买方式实现的第一类占35项,分为社情民意调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志愿者服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政府委托的居家养老、商业经济发展等13个类别。
购买这些公共服务钱从哪来?渭南市规定,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经费、财政专项补助及单位其他资金中解决的。属于政府采购的,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实施;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均应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实施。
然而,虽然中国尝试公共服务采购的时间并不算短,但目前的采购发展仍比较落后。
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中国公共服务采购存在的问题包括:采购金额规模小;采购领域有局限,在公共卫生、教育、文化等主导性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服务较少等。
买多少
我国公共服务采购“钱还没花到位”
根据上述研究,我国公共服务采购显然“钱还没花到位”。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太贵、买不起?“事实上政府花钱买服务,反倒能给自己减负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说。像渭南市临渭区把城区野广告清理工作外包给家政保洁公司,原先年花费在25万元左右,如今每年只用13万元。临渭区综合执法办公室主任郭鹏评价说,“他们干得比我们好多了!清理及时、彻底、专业,效果越来越好。”“大病医保”的试点也证实了这一事实。因为政府自己办医保,人员、场所、数据开发等,都是从零开始,都需大笔投入,而保险公司无论软硬件都有现成的“底子”。率先推行试点的广东湛江市社保局曾公开算过一笔账:社保部门自己做,至少1000万元以上;而向保险公司买,年均只用几百万元。
虽然这钱花得值,意味着同样的钱可以办更多的实事,但目前这钱远没花到位。
记者分析相关数据发现,2012年全国政府采购金额比2011年增加2645.2亿元,增长了23.3%。在货物、工程、服务三大采购对象中,服务类采购的增速高于整体增速,同比达36.6%。在13977.7亿元的总额中,直接购买服务只有1214亿元,占比只有约8.7%。而即便是采购总额,在去年51.9万亿元的GDP总量中,只占不到2.7%。
“这个比重明显偏低。一般来说,政府采购规模占GDP的15%至20%才比较合理,而且服务应占主要比例,所以未来我国政府采购、尤其是服务类采购规模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王丛虎表示。
专家建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能当“甩手掌柜”
“尽管不分领域地依赖外包会带来问题。但总体而言,影响是正向的,也是应有的大趋势。”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星久说。
而安邦集团(研究公共政策的智库)首席分析员陈功表示,“政府越精简,职能越精练,需要购买的公共服务就越多,能加快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如果政府较为普遍地对市场放权,只需要拿出一部分财政资源,就会极大地放活市场。这就是‘改革红利’。”
作为“小政府大社会”的重要一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契合事业单位转制改企的大方向。“政府把没必要自己干的放手交给社会。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张星久说。而陈功认为,政府扩大向社会购买服务,也是政府将要“减肥”的重要信号。“过去政府屡次改革,但冗员越改越多,或是政府变相增加人员,关键就在于政府没有转变职能、没有减少管事。今后如果扩大购买服务,政府就没有必要维持那么大的队伍了。”
“购买公共服务,不是说政府就能当甩手掌柜。”张星久说,首先该制定指导目录,明确购买范围。
“其次还要秉承阳光透明运作的原则,加强社会监督。如果一些地方和部门将政府购买服务视作权力寻租、利益扩张的工具,故意选择下属社会组织或其他有利益关联者,那就真是把好事办臭了。”张星久认为,对服务效果的评审,也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有关部门要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公共服务评估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评审机制,通不过评审的不能再参与采购竞标,从而确保群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