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入会 | 登录会员

欢迎光临广东省数字贸易与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是: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走出去: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来源:在线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1日

      “最近1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迅猛发展期,对外投资流量规模在2011年已经与西方六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规模处于同一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与全球经济日益密切的联系,‘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日前,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与毕马威全球中国业务发展中心联合举办的《大潮汹涌梦想可及——再思中国企业全球化》对外投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记者获悉以上信息。

      《报告》显示,在金融危机期间,西方六国(英、法、德、日、意、加)的对外投资经历了巨幅波动,对外投资流量的平均值由2007年的1391亿美元减少到2010年的589亿美元,三年时间降幅达57.7%,从而使2003年至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2.9%。

      与之形成对比,中国对外投资流量在金融危机期间保持了平稳增长,从2007年的22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88亿美元,2003年至201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47.8%。据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点。

      对外工程承包平稳发展向高端产业链转移

      回顾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2000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92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1%;2011年、2012年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2%和12.7%,与2006~2009年间35%以上的年增长率相比,该业务明显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报告》谈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出现了向产业链上游移动的趋势。EPC(设计—采购—施工)、BOT(建设—经营—转让)、PPP(公私合作关系)和DB(设计—施工)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选择。统计显示,在2012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与中高端(BOT、PPP、EPC、DB)项目的投(议)标共计794次,较2011年同比增长61.38%。

      从中长期看,中国企业在高端业务和高端市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该《报告》认为,未来,中国企业在工程承包全产业链分工地位将出现明显变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项目规划、勘探、设计、管理等领域,通过开展高端业务推动全行业的发展,对外工程承包项目会出现大型化、规模化、高端化的趋势。另外,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投资相结合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资源合作等综合开发项目中,利用自身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网络,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由承包商转变为业主。《报告》预测,高端业务的发展将对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形成新的支撑。

      对外承包工程防范风险成为首要任务

      据悉,目前中国政府对工程承包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财税政策、信贷资金和管理条例的健全完善等方面为工程承包企业给予了较大的支持。中国政府还积极与部分国家签订了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如巴基斯坦、沙特、加拿大等,这对促进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承包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范围内积极改善民生与公共基础设施的趋势不变。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采取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也将为承包工程业务提供较长期增长的市场机会。

      同时,《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也面临诸多不利的因素,包括中国重要的对外工程承包市场的政治安全风险持续增加;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使得短期内国际工程承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道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吸引投资者进行重大项目的开发,中国企业在这一方面经验欠缺;在承包工程项目上,日、韩、土耳其等企业加紧了与中国企业的争夺,欧美承包商也增加了对发展中地区业务的投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明显加剧。

      《报告》谈到,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表现较为突出的有工程拖期和预算超支等,而这些问题背后则隐藏着企业在风险防范、尽职调查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报告》强调,中国企业应把风险防范当作首要任务,从深入进行尽职调查工作开始,充分挖掘项目存在的风险点,并做好风险应对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注重规范运作的重要性,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从而使项目运作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当地社会的支持。

      对外投资面临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指出,近年来,中国企业已认识到,对外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地域扩张或资源获取,而是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综合实力的增长。他认为,当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容忽视:

企业对对外投资和海外发展的战略研究不足。部分企业在开展对外投资前,没有结合企业整体运营战略制定全面、系统的海外发展战略,在选取投资方式和投资地区方面有一定的随意性。

      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仍需完善。有些企业对客观风险估计不足,对自身风险缺乏足够重视,在实际的工作中风险管控措施没有真正融入到管理过程中,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缺乏清晰地整合战略和整合方案。有些企业并购后没有预留充分的时间,员工队伍难以顺利融合,缺乏化解文化冲突的经验,使业务产生的协同效应成为难题。

      企业海外形象还有待提高。中国企业为当地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在促进当地就业、为商业伙伴提供合作机会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企业自身实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关管理、媒体沟通等方面需要提高。

民营企业“走出去”存在瓶颈。民营企业缺乏资金支持和长远的海外发展规划,海外运营经验不足,对当前国际政治、海外市场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习俗、社区环境不够了解。

      华丽转身需先强身健体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中国企业成功实施的大型并购案例为世人瞩目。海外投资所涉及的领域也逐步由单纯购买资源、销售产品,扩大到获得技术、品牌,以及向产业链的高端进发。

      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服务主席JamesStewart谈到,无论是从企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还是跨国管理经验来看,中国企业与成熟的跨国公司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目前,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期。如何加强自身实力,加快追赶世界一流的企业的步伐,逐步由本土运营向国际化、全球化运营进行转变,实现华丽的转身,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据了解,2012年毕马威与其合作伙伴针对中国企业和海外人士分别进行了一项有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情况的调研,并对一些在对外投资领域内表现较为活跃的国内大型企业和机构进行了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毕马威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的这份报告,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指出了企业海外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马威中国海外投资业务主管冯栢文指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在未来十年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若要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实现“世界级的梦想”,企业还需在五方面加强自身实力以应对未来挑战:
      对外投资应支持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企业的对外投资活动是公司整体运营的一部分,在开展对外投资前,企业应充分审视自身的发展阶段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海外投资战略,这将成为企业选择投资地区、投资对象和投资方式的依据。企业应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这是实施投资战略的前提。

      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实施对外投资战略的保障。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另外,深入开展可行性分析和尽职调查、积极采用政策性信用保险产品、寻求富有经验的中介机构的支持、政府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借助国际多边组织管控海外投资风险等措施等,都能帮助中国企业应对海外运营的风险。

      能否成功实施并购后整合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中国企业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涉及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针对并购后整合中遇到的问题,企业应明确并购目标和整合战略,在管理控制上充分利用海外团队的能力和资源,设立专职整合团队全程参与项目整个周期,在业务整合中重视两个市场的促进作用,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文化融合的挑战,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赢得对方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自身努力出发树立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研显示,海外人士对中国企业整体形象的评价偏低。中国企业可以加强自身工作以提升企业形象,包括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实力,加强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竞争力;重视当地法律法规要求,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推行员工本土化战略;加强公共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工作;加强和当地民众在文化思想层面上的沟通,成为“本土”公司等。

      多方努力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开展有序、稳健的投资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丰富中国对外投资的经营主体。政府可以在政策上对民企“走出去”给予全面支持,提供资金支持服务,还可以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组成联合体,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

      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服务主席JamesStewart强调,今后十年将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转型期,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企业要实现这样的飞跃,利用海外市场和资源、实现全球化的运营将是一条必由之路。

本文链接:http://gdsoa.cn/Article/20130911/1053.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