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4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我国共签订服务外包合同36421份,合同金额24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9%;执行金额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其中,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61.4亿美元,同比增长43.1%;执行金额112.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服务外包处于黄金发展期。”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服务外包继续延续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在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成为对外经济重要增长点。他透露,国家高度重视服务外包发展,并正在酝酿相关利好政策,预计今年全年服务外包会维持趋好态势。
政策推动外包行业发展
李钢表示,近几年我国服务外包增速都在40%左右,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服务外包成为我国对外经济的闪光点。
我国承接离岸外包成效显著。据商务部统计,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离岸外包合同的主要来源地。2014年一季度我国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27.9亿美元、16.2亿美元、15.1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24.9%、14.4%、13.4%和10.3%。
对此,李钢认为,主要发包市场美国的经济复苏势头趋好,欧盟市场经济也逐步稳定。因此,业界判断,未来我国承接国际外包额不会有大的增长,但是会维持稳定趋好态势。
与此同时,示范城市产业集聚作用突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签订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5.3%;执行金额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39.8%。离岸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占全国的92.3%和91.4%,示范城市产业集聚和引导作用突出。
李钢认为,去年出台的33号文(国办函[2013]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以及商务部对21个示范城市进行综合评估等举措,对示范城市开展外包工作起到了督促和推动作用。
33号文提出,2013~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示范城市各500万元资金,用于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支持范围将增加示范城市建立服务外包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际市场品牌推广、开展产业研究等。
服务外包的发展符合国家转型升级要求,政策层面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李钢透露,目前,国家正在服务外包领域酝酿新一轮政策,他正在参与该政策的起草工作。“这将利好外包产业发展。”李钢说。
人才标准和培训体系待完善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服务外包就业规模稳步扩大,我国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14.2万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5398家,从业人员550.3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367.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6.7%。
李钢表示,据统计,2013年,服务外包吸收大学生就业比例占1/9,外包交付额为每人1万美元左右。
不过,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执行主任、中国服务外包校企联盟秘书长王瑞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与外包有关的重要领域——IT行业的毕业生并没有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与传统产业不同,服务外包对技术、交流、外语、商务等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应届毕业生与入职要求差别较大,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此外,工作量大、工作吸引力低、一线年轻员工思想不稳定等因素,也导致该领域人才流失率偏高。
王瑞还表示:“与制造业不同,外包产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超过70%。而中高端人才匮乏,一直困扰外包企业发展,企业也因此无法提高其议价能力。但中高端培训费用较高,企业负担能力弱。同时,国内的培训机构种类繁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人才,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为此,在商务部指导下,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日前在合肥、成都、青岛等地就人才标准和培养体系建设进行试点,今后有望推广至全国。“我们希望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以推动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使得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王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