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和外汇局等部门对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新申请城市开展了综合评价。现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予以公示。
附件: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
商务部服贸司
2014年8月5日
附件
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结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工作部署,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外汇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商服贸函[2013]300号), 启动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工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综合评价办法》,组建服务外包专家委员会作为专业评价机构,依据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10个新申请城市报送的2011年和2012年统计数据开展综合评价工作。现将此次综合评价的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总体概况
我国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起步,紧紧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新机遇,积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08-2012年,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从58.4亿美元增至438.5亿美元,执行金额从46.9亿美元增至336.4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65.5%和63.6%,占全球市场份额从7.7%增至27.7%,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接包国。
全球服务外包发包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约占全球发包总额的80%以上。2012年,我国承接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89.4亿美元、54.7亿美元和48.3亿美元,占执行总额的26.6%、16.3%和14.4%。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逐渐从美欧日拓展至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市场多元化趋势日益显现。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服务外包企业21159家,从业人员428.9万人,其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29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67.8%。
二、示范城市和新申请城市产业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整体情况。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成长,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外包业务增长迅速;服务外包企业日益增多,企业创新能力、人均产值不断攀升;服务外包专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地方的行业协会促进了服务外包产业的有序发展。
示范城市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集聚作用显著。2011年和2012年,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产业在产业规模、企业数及规模企业数等方面都呈现增长态势,发挥出示范引导作用。截至2012年底,21个示范城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4898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4%。2011年和2012年,示范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分别为219亿美元和30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总额的91.9%和90.7%,示范城市的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较为显著。
新申请城市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前景良好。2011年和2012年,新申请城市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分别为797家和1031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21.4亿美元和32.9亿美元。新申请城市的产业规模与示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但增速高于示范城市。2012年新申请城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同比增长53.7%,新增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7.3%,国际资质认证数量同比增长35.9%,发展前景良好。新申请城市正逐步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新生力量。
(二)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等特性,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稳定的通讯网络和电力设施已成为各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本配置。同时,各城市建设和运营服务外包公共交易平台、信息网络平台为企业的项目对接、信息安全和人才交流提供支持。
示范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便利,各示范城市均支持建设了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截至2012年底,示范城市的通信网络、电力、信息平台、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逐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服务外包企业高效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申请城市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造产业发展条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新申请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工作,得到各城市的广泛重视。截至2012年底,参评的10个新申请城市均已实现区域双回路供电,积极完善通信、电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为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发展产业创造较好的条件。
(三)人才建设和培养发展情况。
服务外包产业是知识人才密集的高端服务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宽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完善,面向市场、产研结合、校企合作的各类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培养基地蓬勃发展,为服务外包产业培养大批专业人才。
示范城市汇聚大量专业人才,初步形成人才梯队。截至2012年底,示范城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共312.8万人,占全国总量的72.9%;吸引1.3万外籍专业人才和4.2万留学归国人员,初步形成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梯队。同时,示范城市汇集了1098个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及大批专业师资力量,建立了7822个大学生实习基地和3024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发挥较好的示范和外溢效应。
新申请城市重视人才培养,但培训力量有待加强。截至2012年底,新申请城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共53.8万人,吸引0.6万外籍专业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设立139个服务外包专业培训机构,建立2303个大学生实习基地和1252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新申请城市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但专业培训力量有待加强,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仍需进一步提升。
(四)政策体系建设情况。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文件要求,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实施《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落实财税优惠、人才培训、投融资支持和特殊工时等政策,建立产业政策体系。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政策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形成了中央、省、市等多级政策支持体系, 综合运用投融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举措支持产业发展。
示范城市探索创新支持政策,不断完善产业管理体制。截至2012年底,21个示范城市均发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19个示范城市出台了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政策和融资担保政策,16个示范城市出台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商业数据保密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产业发展新问题,解决企业发展新难点,为国家层面出台产业政策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
新申请城市借鉴示范城市经验,加强产业规范引导。截至2012年底,新申请城市均设立了服务外包领导小组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8个新申请城市颁布了服务外包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新申请城市通过借鉴示范城市发展经验,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规范和引导,推动了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五)特色发展情况。
根据本地实际,各城市制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态势日益显著。示范城市带动非示范城市,核心区域带动周边区域,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等区域间联动发展机制逐步形成。
示范城市特色发展态势涌现,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示范城市重视产业特色发展,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力求实现产业层级提升。示范城市利用区位优势,带动区域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引领长三角区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广州、深圳在珠三角区域发挥示范作用,北京、大连、济南在环渤海经济区域发挥引领作用。
新申请城市立足自有资源优势,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新申请城市立足本地产业实际,区别定位,集中优势资源发展特色行业。2011年和2012年,新申请城市的特色行业服务外包执行额平均占比超过60%,逐步形成亮点,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带动本地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
示范城市和新申请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取得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各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产业规划应密切协同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指导示范城市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整体实力,促进离岸在岸市场协调发展,使服务外包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