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入会 | 登录会员

欢迎光临广东省数字贸易与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是: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思考:从采购禁令与咨询去美国化看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新机遇
来源:中国外包网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24日

      继“去IOE”、“天蝎计划”与“棱镜门”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最近两则事件再次引发了多方关注,将中国IT市场改革浪潮推至顶点。一是5月16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下发《关于进行信息类协议供货强制节能产品补充招标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 8操作系统;二是5月25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与中国高层领导关系密切的知情人士的话”报道,中国政府已经下令国有企业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的业务来往,指责这些咨询公司为美国政府窃取中国情报。

      两则消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IBM、浪潮、麦肯锡、高德纳、波士顿咨询、IDC、贝恩咨询和博斯公司等企业被推至风口浪尖,并进一步引发了国内对于“信息安全”、“国产操作系统”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相关探讨。针对这些事件,中国外包网采访了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理事长曲玲年先生,国内最大的服务外包咨询公司天津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齐海涛先生。请他们与大家分享对以上事件的深刻思考。

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与外包产业联盟理事长曲玲年先生

天津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CEO齐海涛先生

      中国外包网记者:曲老师您好,不久前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下发了关于Win8操作系统的安装禁令以及《金融时报》报道的中国政府下令国有企业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的业务来往两则事件在行业内以及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舆论也是众说纷纭。作为中国IT行业内的资深专家,不知道您在得知消息之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是好?是坏?

      曲玲年:首先,对这类事件的产生我认为是在情理之中。从其直接目的和效应角度来说,是出于对民族产业和本土企业的扶持与保护,而类似的做法其实在全球各个国家都十分普遍,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购买美国产品法》和《美国国家安全法》,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都曾被它们挡在美国国门之外。其他国家例如英国规定政府计算机和通信器材需采购本国产品,印度规定涉及军事、国防的计算机软件必须由本国供应商提供等等。各国都出台了保护本国企业在政府采购方面优先权的规定,只不过有的国家以信息安全为由,有的国家则摇旗呐喊“纳税所得钱财应支持本国企业”。反倒是中国在这方面对本土企业的支持还稍嫌滞后和不足,甚至有很多中国买家笃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或出于其他考虑而宁愿花大价钱去采购跨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而如果我们从事件的深层含义挖掘,可以看到事件背后映射的其实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在经济上,尤其是在IT产业这样的未来核心及主导产业上不能存在短板,必须保持自身的强劲实力和独立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大发展,IT产业开始重新定义制造业与农业,其对于传统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IT产业与市场全部被跨国企业控制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被人扼住了经济命脉,这是十分可怕的。与此同时,随着数据成为未来经济的“石油”,我国在信息平台和信息安全方面也要实施有力措施来保障。

      所以说,不管是采购中心下发的Win8禁令也好,国企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业务来往也好,都是符合我国的国家基本利益和安全的。同时,我相信这些举措也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围绕产业独立和信息安全,我国还将出台更多的相关举措,同时,这也是符合世界通行做法的。

      中国外包网记者:除了经济要素,这次的事件之所以受到巨大的关注还因为其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针对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曲玲年:经济和政治不分家,这是当然的。这两件事以及更早之前的一系列事件映射的其实是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以去年的棱镜门事件为一个阶段性的开始,到今年5月初美国起诉中国5名军人非法网络入侵,随后中国网信办则宣布对外国科技服务公司(包括思科、IBM 和微软)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制度和禁用windows8系统,可谓是“礼尚往来”的回击。其实这都是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随着社会全面信息化,尤其是大数据概念的炒作和深入人心,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才要全面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所以才会担心windows8系统存在信息搜集和窃取隐患,担忧外国咨询公司搜集中国数据信息。当然,政治层面的话题可以是很好的新闻点,但是我们作为IT人士,关注更多的则是国家战略调整下的经济动向,以及为本土企业带来的机遇。

      中国外包网记者:您能和我们具体讲讲机遇都是什么吗?

      曲玲年:这个机遇首先来讲就是订单。政府是IT产业内的一个巨大的垂直领域方向,我们知道跨国企业在中国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IT服务高端领域,比如IBM就占有中国金融机构高端服务器超过90%的份额。如果这部分市场释放出来,首先惠利的就是中国本土的IT企业。尤其是在一些本土企业很少涉及和一直由跨国企业把持的高端领域,这将对我国本土企业开拓新业务的同时完备服务体系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而来自市场的要求,必然会促使有技术能力的本土企业多方向发展,在高端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和研发,从而促使中国科技服务企业向更完备和更高端的层次发展。这是中国企业难得的机遇,也是中国本土企业需要正视的挑战。针对市场的变化如何快速的形成应对战略,针对习惯于跨国企业服务的客户如何快速的明确客户需求,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制定完善专业的解决方案,以及支持战略调整的技术升级、人才升级、管理升级等等,都对中国本土企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外包网记者:这么说对中国科技服务企业确实是十分有利的消息,可是跨国企业必然不会甘心失去这块“大蛋糕”,他们又将出现怎样的反弹呢?

      曲玲年:首先美国政府肯定要向中国施压。不过鉴于中国还未签署“WTO政府采购协定”,所以在政府采购和企事业单位的非商用性采购上具有完全自主权。而就切断和美国咨询公司联系这件事,美国政府和企业也许会因此以违背国民待遇等条款向WTO申请仲裁。这就要看事件的严重性了,因为中国不可能一刀切断和跨国公司的联系,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要发展就需要跨国公司的助力,另外,跨国公司已经深入到中国的各个行业,并占有一定地位,想要壮大本土企业取代跨国公司在华业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过程是艰难的。

      从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而言,我们要深刻理解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基于这一点去分析判断跨国企业的行为。因为跨国企业也是逐利而来的,它们来华发展根本上就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但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其经济行为中必不可少的掺杂了政治因素,比如很多人就将IBM视为美国的在华代言人,美国政府也有相当多的管控措施约束跨国企业的海外行为。而这一点让跨国企业也很为难,所以他们也在不停的自我调整意图找到中方和美方之间的平衡点。以微软为例,就一方面通过承诺尽量向中国政府透明化以获得市场,微软中国也正式回复从来没有在产品和服务中开“后门”并会配合中国政府的审查。另一方面,微软则抗议美国政府的信息索取要求,6月初开始通过法律程序阻止美国政府获取微软用户信息,并得到了苹果、思科、AT&T、电子阵线基金会的公开支持。

      同时IBM的反应与战略调整速度也非常快,IBM计划放弃一些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以换取中国市场,表面看起来开放专利是很罕见的事,但是其实IBM战略调整也并不难理解。首先这是应对政府政策的一种示好态度,从台前退居幕后,但这并不是它对产业及市场把控能力的削弱。同时由于现在研发新产品的专利使用成本过高,一件产品需要掌握在不同公司手中的多种专利,IBM倡导的专利开放如果形成共识,可以为它的研发投入节约大量的资金。同时,更重要的是基于IBM的开源专利库可以形成大的生态圈。免费的软件将吸引更多企业进入IBM主导的生态圈中,同时IBM还可以将建设成本分摊到生态圈的大学、企业和其他各机构中,以较小的代价快速的扩大和繁荣生态系统。随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步演变升级成为产业链或者说生态圈的竞争,这生态圈一旦成型,IBM一定是最大的受益者。

      相对于各大IT企业的快速反应,外资咨询机构的反应则可以归纳为“三缄其口、谋定而后动”,倒也十分符合咨询机构的特点。中国外包网记者联系了包括Gartner、IDC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咨询机构的高管,均以公司总部禁止对此事件进行公开回应为由而拒绝采访。也有一些外资咨询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此事的通知,各项业务仍在正常开展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客户及市场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然而,在“去IOE”的趋势下,国家政府层面提出的禁止Win8和国有企业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的业务来往,却是加大了国内本土科技型企业大发展的机遇。目前,国产云存储正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和接纳,初志云存储正逐步被用于公安系统、军工行业、大中小企业、政府部门等行业;京东云服务的11款产品成功入围了“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商名单”;浪潮成功“挖角”IBM每年获政府数亿资助等等一系列本土企业的好消息再次证实跨国科技企业在华红地毯地位逐渐消失。

      据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本土ICT产业内的最大的咨询公司--鼎韬咨询的CEO齐海涛先生,听一听他对于本事件的观点。

      中国外包网记者:齐总您好,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政府要求国企切断与美国咨询公司业务联系这一事件对您这样的中国本土咨询机构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吧?是否意味着本土咨询机构的春天要来了呢?

      齐海涛:这对中国本土咨询行业来说确实是极好的消息。中国的咨询行业起步时间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品牌和综合实力与世界级的咨询机构存在不小的差距,加之政府和国企等单位对于“洋品牌”的推崇等原因,本土咨询企业在咨询项目的公开招标中往往处于劣势。没有市场“养分”的供给,中国本土的咨询产业一直发展不起来。但是同时咨询行业对于国家经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宏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撑性产业。尤其是在以能源、石油、粮食等国家主导产业领域,如果过度依赖外资咨询公司将有可能导致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数据等核心信息外泄,这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所以说,中国的产业发展必须具备自我评估、诊断、抓药和提升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中国自己的咨询产业和咨询企业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而言,跨国咨询机构就一定是“好老师”、“好医生“吗?也不见得。从多年来外国咨询公司在华发展情况看,它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外国咨询公司的逻辑思维和行事方法都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体制和发达经济环境下的,这和中国的基本情况就不一样,生硬的把原有的咨询流程套入到中国市场,在实践中也表现出巨大的不适应性,对咨询的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相对而言,本土咨询机构更加了解中国国情和市场,其根植中国的情报体系也能更迅速的得到真实的产业数据。在全面信息化的今天,数据是咨询机构分析最重要的来源和核心资产,也是咨询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除此之外,中国咨询公司对于本地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动态都能更好地把握和快速反应,从而前瞻性地规划产业和企业发展道路。最为重要的是,在后期服务上,中国企业有明显本土资源优势,能够在咨询规划的基础上有效对接落实阶段所需的各类资源及服务。而这往往是外资咨询机构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也建议中国本土的研究咨询企业围绕客户需求及用户体验,制定完善的服务体系。另外,外国咨询公司号称的专家团队往往只是到中国几次,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欧美办公,在前线工作的则是经验不足的受雇中国咨询师,这对中国客户是不负责任的,而中国咨询行业由于还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本土企业对客户是非常重视的。

本文链接:http://gdsoa.cn/Article/20140924/2940.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