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27万,较2013年增加了28万,毕业人数再创新高。不仅如此,2014年我国还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归国潮,是中国近30年来最大一次“海归归国潮”,预计将突破30万人,“最难就业季”遭遇“最大归国潮”,使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本次调研由天津鼎韬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北京易才博普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提供数据并联合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应届大学生就业流向、大学毕业生职业发展及薪金分布情况开展的视野最宽广、资料最详实、调研最深入的定量研究,旨在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决策、各服务外包相关高校及培训机构的课程改革、各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大学生专业及职业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一.房地产、IT/互联网/软件开发、金融等专业招聘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对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调查显示大学本科以上应届生的招聘职位主要为技术(产品)研发和销售。这100家企业是前程无忧从中国30万家活跃雇主中评选出的,平均拥有雇员18700名,因此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无论是人才需求量还是薪资待遇均位列前三甲(如下图所示)。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与其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从各行业人才需求量排行榜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互联网、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在2014年求职需求量最多的十大行业中有三个行业与IT相关: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IT服务系统(系统/数据/维护),总需求量超过任何行业。
由于热门行业具有薪资起点高、职业前景好的特点,2014届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互联网、金融、能源等朝阳产业,传统的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4年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
IT与互联网行业同金融、房地产相比更注重能力而非学历、学校。学历低的人只要能力好,在IT和互联网行业一样可以进入知名企业、获得高薪,这在其他行业是很难实现的。在全行业IT化、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下,学IT与互联网的人可以任意跨界就业,没有行业门槛,这意味着毕业生有更多的行业和企业选择,相较而言学金融和房地产的毕业生跨界就职则很难实现。除此之外,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从事IT或互联网开发的毕业生薪资提升最快:根据2013年麦可思公布的数据,软件开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三年后薪资增幅排名第一。
二.终生职业教育日益成为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趋势》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这意味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4.5%,全国共有近2500所高等学校,2014年在校人数更是达到2468万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演变,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加之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脱节等诸多问题,大学生必须增强职业教育观念,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通过终生的职业教育重拾职业竞争力是他们未来的唯一出路。
根据鼎韬产业研究院对近两年“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及服务机构最佳实践评选”入榜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显示,经过培训机构专业培训的大学生较未经培训直接就业大学生,起薪平均高10.22%,可见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要明显高于未经培训的学生。
以国内最大的IT人才培训机构达内为例,2014年1-6月达内全国学员就业平均薪资为4057元,超出社会大学生1614元。
达内学员之所以比同届毕业生生平均薪资高出66%,原因主要是达内实战培训帮助学员加深和扩展了他们的专业领域知识水平、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了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抗压能力、在实战项目中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也积累了实战项目经验,与未经培训的应届毕业生相比更受企业欢迎。
三.2014届毕业生更青睐国企、外企等大企业,中小企业依旧面临“招聘难”窘境
中小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94.15%。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2.2%,完成了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全国的中小企业每年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然而“招聘难“问题却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数据显示超过50%的在校大学生期望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体制内单位。在校大学生预期的工作单位中,国有企业占比居首(34.31%),合资企业以19.25%的占比次之。资深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民营与外资企业就业比例下降,充分说明了就业难与经济形势下滑让成长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职场主力新军对稳定性较低的工作缺乏安全感,更愿意追求以体制内单位为主的稳定性较强工作的心理。
总体来看,企业规模越大,竞争指数越高,职位竞争激烈程度越高,表明人才进入企业的渴望越强烈,根据上图,人才潮依然流向大企业,再次加剧了中小企业招聘的困难程度。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近年来毕业生人数虽然呈逐年递增态势,但是专业人才的素质并不能适应需要,据《洛桑报告》称:我国“合格工程师可获程度”以及“合格信息技术人员可获得程度”两项指标,在30多个国家中均属倒数第一位,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中“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的弊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企业知名度、薪酬福利、企业文化等方面相对来说弱于国企、外企等大型企业,因此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较弱,竞争指数较低。人才的匮乏,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给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带来隐患,使本就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时刻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小企业要想突破这一窘境,就必须将人才的选育留摆到重要位置,首先要完善各类人才制度,制定科学的录用机制、培训体系、激励制度等,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空间及路径,及时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个人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及工作安排;同时培养优良的企业文化,正所谓“三流企业靠钱留人、二流企业靠人留人、一流企业靠文化留人”,企业的社会美誉度是员工得到的文化待遇,一个好的企业品牌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美誉度,这会给每个员工带来许多无形的益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即使薪水不高,也愿意去大公司锻炼的原因。
四.企业招聘渠道趋于多样化:新媒体、培训机构招聘成为新趋势
2014年移动招聘平台异军突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备受90后应届生的青睐,移动招聘平台首次突破10%,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社交网站在招聘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人才市场的主力,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应聘者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新媒体来搜索招聘信息和了解企业文化。在新媒体上进行招聘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潮流。LinkedIn、Facebook、人人网、大街网等均相继推出了在线招聘服务。社交招聘相较于传统的招聘渠道具备更高的真实感与精准度,传播速度更快,也更加人性化,因此在招聘与求职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中国企业管理者对于新媒体的态度,也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三年前,他们还在为员工沉溺于开心网的游戏而头疼,但从2011年起,CEO和HR却发现,社交网站是一个拉近人才距离的有效沟通平台。一年前,很多管理者还搞不明白为什么公司的90后员工那么热衷于"织围脖",而今天,越来越多的明星企业家和HR都选择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招聘信息。
以世界500强老牌企业壳牌集团为例,壳牌集团从2009年就开始在全球使用新媒体来进行雇主品牌宣传和招聘,壳牌中国也从2010年开始使用新媒体招聘人才。他们意识到,当下人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媒体在沟通、宣传上更能满足候选人的行为习惯和需求,沟通更快速、针对性更强,目标人群定位也更准确。
同时,随着企业人才招聘竞争的加剧,尤其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以开发人才为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与培训机构合作。与培训机构合作对于企业招聘来说有三个好处:首先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其次,可以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第三,通过培训机构招聘获得的人才,相较于社会招聘人员稳定性较高。以上市公司达内为例,目前已与超过45000家公司达成合作,每年输送近5万名学生。
五.最难就业季,77%在校大学生薪酬预期不降反升
截至2014年5月,2014届毕业生仍有38.9%的在校大学生尚未签约,与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77%的在校大学生薪酬预期集中在4000-5999元的区间,而在2013年75%的在校大学生对薪酬预期只有2000-3999元。(数据来源:《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
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对首份工作的薪酬预期不降反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经济因素是物价上涨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与此同时,90后大学生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追逐更加强烈,进而希望通过薪资有所体现也是造成预期薪酬逐年走高的成因之一。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薪酬观,保持适度的薪酬预期弹性。求职时,不能单纯的从自己付出的学习成本和能力的角度出发,片面提出过高的薪资要求,还应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认识到他们所提供的薪酬实际是一种极具风险的投资,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创造出预期的贡献,那将意味着回报率低下,甚至有可能完全失败。因而用人单位谨慎的态度以较低的薪酬招聘员工其实也是情理之中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及能力的提高,不要过分的计较眼前的薪酬高低而丧失就业与发展的大好机会。
除此之外离不开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规范的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推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在薪酬水平上的准确定位;高校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有关薪酬指导的内容作为就业指导新的拓展内容,帮助毕业生树立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薪酬就业观以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变化的新趋势,从而增加成功就职的机会;企业应主动承担其社会责任,严格遵守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权益。
六.2014届毕业生平均月薪2443元,三成仍要“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
2014届毕业生陆续拿到了第一份薪水。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2014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其中北京地区平均起薪也仅为3019元,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虽然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水平仍迟滞不前。其原因在于工作所需职业技能与毕业生在校学习知识不大匹配,暂时还无法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拿不到高的工资。
大学毕业生起薪与所处行业的薪酬水平息息相关,以呼叫中心客服代表为例,根据易才博普奥提供的数据,分析得知,互联网服务业客服代表平均薪酬最高,可达3750元,其次分别是制造业(2764元)、零售业(2760元)、IT(2690元)、通信(2553元)、大金融(2511元),市场研究及保险业客服平均薪酬最低,仅有2000元。
按企业类型来看,国企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薪酬水平最高,平均为2676元;其次是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平均薪酬分别为2597元、2400元及2382元;合资企业薪酬水平最低,平均为1900元。
七.人才回流大潮导致部分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超越一线城市
高昂的生活成本、拥挤的交通、严重的空气污染…越来越多原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选择逃离,返回家乡周边的二线城市发展。在人才回流大潮的影响下,部分二线城市的岗位竞争指数直逼一线城市,加之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人才的吸引,苏州、沈阳、西安、天津、大连等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二线城市,岗位竞争指数甚至超越了部分一线城市。
如下图所示,招聘量在15000人以上的8个城市中,只有北京和深圳春季和夏季均在竞争指数在前三名,表明这些城市工作机会多,但岗位竞争也非常激烈。上海和广州只出现一次,表明工作机会多大但岗位竞争适中,杭州、南京、成都、武汉等城市在全国城市招聘量排名都在前8位但竞争指数均不在前8位,表明这些城市工作机会多但岗位竞争小。苏州、沈阳、天津、大连、西安、长春竞争指数均超过了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和武汉,表明招聘量不大但这些城市竞争异常激烈。
八.专业对口就业率低:TOP1财务会计专业对口就业率也只有64.7%
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9.3%的在校大学生希望从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不希望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则高达34.9%。与此同时,在已就业人群中有66.4%更换过工作,且其中86%的人是在更换过1至2次工作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导致大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就业压力大、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所学专业和行业不是热门专业且就业面较窄,或报专业时对专业未来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不够了解导致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对口工作。而大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持续走低对我国教育前景、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从主观、客观和整体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点:
对大学生本人的影响:从毕业大学生角度来看,由于他们刚刚毕业,还未深入接触社会,对就业压力认识不深,社会心理还不成熟,通常心高气傲,往往视初次就业选择的企业为垫脚石,踏入企业即想着如何离开,所以不对口专业就业的工作寿命都相当短,通常不会超过五年,跳槽率也一直居高不下,不稳定性非常严重。
对企业的影响:被上述大学生选中的企业,可称之为“跳板企业”,对于企业自身来说,选择大量的专业不对口毕业生对企业发展有利有弊。利是短时间内可召集大量高素质人才;弊是其不稳定性严重消耗企业培训成本,极端制约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于是“跳板企业”多采取低薪策略,招聘的员工工资通常仅相当于该城市的最低基本工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的价值。这无疑制约了员工在企业内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束缚住了员工开拓进取的手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工资低-员工不满-跳槽-企业不信任-降低工资。
对社会的影响:国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然而在应届毕业生连年增长的环境下,面临重大的就业压力,冷门行业门可罗雀、热门行业又人满为患,在这样的循环怪圈之下,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浪费。
以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为例:
计算机专业只有13.56%的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类工作,而超过半数的同学则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毫无关联的销售(31.12%)和行政(20.61%),这表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忠诚度并不高。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与企业需求脱节,导致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缺乏职场竞争力从而被迫转行,另一方面,由于性格和兴趣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喜欢程序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从而选择主动转行。
艺术设计专业有29.87%的毕业生选择了对口的“美术/设计/创意“岗位,次对口的岗位“建筑装修/市政建设“和”广告/会展“则分别吸引了17.61%和5.82%的同学这表明艺术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对自己专业的忠诚度较高,不轻易换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同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与众不同,同时艺术类相关工作岗位排他性很强,排除了非专业人士。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基本会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岗位。
九.计算机软件行业求职竞争最激烈
智联招聘在线数据显示,从各行业的竞争指数来看,计算机软件业竞争指数最高,达到77.3,即平均77.3个人竞争一个职位。其次是网络游戏行业,竞争指数为67.0。总体来看,IT/互联网相关行业占据了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前列。这反映了虽然IT/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职位,但求职者对IT/互联网行业的热情明显领先于行业自身对职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的求职者竞争有限的职位,竞争激烈程度抬升。
计算机软件类岗位需求量减少也是造成岗位竞争指数升高的又一重要原因,由下图可见:2013年8-12月软件人才需求量较2012年同期呈现全面下滑态势,总体同比下降5.64%,其中,按时间来看,10月份人才需求量较2012年同期下降最为明显,同比下降8.59%;按岗位来看,c++人才需求量较2012年同期下降最为明显,同比下降7.45%。虽然.Net人才需求量在11月出现井喷式增长,环比增长95.23%,但较2012年同期仍下降5.77%。
由2013年8月-12月招聘需求统计情况分析,9大热门软件类专业中,JAVA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嵌入式、IOS人才需求量最小。
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由此可见,党和国家一直把鼓励、支持创业放在突出位置。
创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是落实建设新型国家战略的需要。大学生创业既是我们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也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相关保障措施日趋完善,高校也纷纷将创业教育纳入到教学大纲,部分高校还设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园等,由专门的教师指导、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加之各省市地区政府部门积极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场地、行政管理、税收等各方面为创业大学生解决一切后顾之忧,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也使得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提升。
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逐年提升,据调查统计,46%的本科毕业生创业者认为就业困难不是创业的最重要原因,创业理想才是自主创业的最大动力。
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这一比例较去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客观上为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已就业人群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本之后,更期望通过自己能够掌控的方式实现自身价值;此外,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对市场经济活力进行释放的坚定决心,也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
本文由鼎韬产业研究院、达内IT培训集团、北京易才博普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研究
撰稿人:
达内IT培训集团品牌总监 韩冰
鼎韬产业研究院行业人力资源咨询总监 苏淑红
鼎韬产业研究院高级咨询师 曲越
北京易才博普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人才租赁事业部总经理 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