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立轩 摄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沈丛升)汕头广澳港区碧波荡漾,轮船来来回回运送货物,处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站在“十三五”的新时代,因港而兴的汕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港口,无疑是汕头紧抓机遇的“头号”机会——广澳港区建设如火如荼,疏港铁路建设延伸了整个港口的腹地,年底争取开工的汕汕高铁也即将在这里设置汕头南站。交通线路打通了整个区域的脉络,并交互相连。未来,临港经济区将依托港口,实现区港联动、产城融合。
为了贯彻省委、省政府精神,临港经济区被列入汕头市“一湾一岸两河三平台”城市格局的一部分,并作为振兴发展三大平台其中之一。
拥有独特海洋资源的临港经济区,将在未来成为汕头向海要发展、打造现代临港区域发展的样本。
对接空港经济区推动区域经济化
临港经济区规划覆盖区域包括濠江区广澳街道、达濠街道、马滘街道、滨海街道,以及潮阳区海门镇,规划总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这个区域规划正好对接省委、省政府规划的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
“也就是说,临港经济区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借力空港和高铁,对接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联结潮州揭阳,将推动汕潮揭三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濠江区发规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临港经济区经济区域化的体现,将成为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发展的重要抓手,也可以依托新规划的支柱产业发展来提升汕头产业层次。”
临港经济区有多重政策叠加的优势——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峡西岸经济区、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汕头保税区等战略平台的交汇地。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优势具有独特性。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将突出海湾、海岛等滨海岸线资源优势,促进临港产业特色与滨海城市景观高度耦合,构建生产、生态、生活有机融合,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滨海城市格局。
在汕头市域范围内,临港经济区与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国家级高新区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汕头市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战略平台。
以交通建设拓宽临港腹地
与汕头市其他三个振兴发展平台不同,临港经济区拥有广阔的港口资源和优势,这成为汕头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机会。
据了解,目前汕头正着力建设广澳港区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2万吨级石化码头和10万吨级散货码头,加快推进广澳港区第三期工程,并加快完善华能海门煤炭中转基地建设。
根据临港经济区规划初步测定,随着珠池港区业务转移至广澳港区,临港经济区(含广澳港区和海门港区)港口吞吐量将占汕头港的75%左右。预计至2020年,临港经济区港口吞吐量将达到7500万吨,到2025年将达到10500万吨,到2030年将达到15000万吨。
随着汕头港列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港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以及汕头市将港口建设列为“头号工程”,汕头港的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机遇,而这也将给临港经济区带来新一轮的机遇。
除了港口建设,交通建设将给临港经济区的延伸带来更多的腹地。广澳港区具有良好的水深和建港条件,是粤东港口群的中心枢纽港,距离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和厦深铁路潮汕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约50公里。随着广梅汕铁路、汕头港疏港铁路、汕汕铁路、潮汕环线高速等区域通道逐步完善,三港之间的互动优势日益明显,广澳港区发展腹地不断拓展,有条件成为粤赣闽边地区重要集散地和出海口。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不少在濠江区的民营企业家也非常关注快速轨道交通的设站问题。正如濠江区发规局相关负责人所言,港口建设是一方面,但是港口建成以后,如果缺乏交通支撑,就会失去港区的价值。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将建立海海、海铁、海空联运的疏港运输网络,面向粤东、赣南、闽西地区拓展港口腹地,完善三位一体港运、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强汕头港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厦深铁路潮汕站的互动。
产城融合在多个圈层辐射带动
“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合作示范区”“东南沿海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广东临港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生态宜居湾区新城”成为临港经济区初步规划的四个定位。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初步确定围绕临港经济区现有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聚链、展链、补链”行动,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构建五大区域长程产业链。
其中,最具亮点的就是提出的“港产城融合、圈层辐射带动”的理念。
那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实现临港经济区“港—产—城”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呢?
根据规划,就是要在临港经济区重点布局核心圈、配套圈和辐射圈三大圈层产业,通过核心圈辐射带动其他三大圈层,形成互动发展新格局。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将围绕港口枢纽重点发展五大核心产业,打造港口“经济核心圈”。此外,围绕核心圈布局商务服务和科技研发功能,促进临港产业向产业链前端的科技研发和后端的商务营销延伸,推动与汕头城区融合发展,实现通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协同共保,形成港口“经济配套圈”。
此外,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还将建设服务汕头乃至汕潮揭地区特色产业的区域性创新和营销平台,与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和厦深铁路潮汕站共建“海陆空组合港”,打通联系内陆腹地的出海通道,拓展港口经济辐射圈,以及构建区域长程价值链,推动与区域大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港口联盟建设,促进与沿海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扩大港口经济影响圈。
以港口经济产业链为支撑,依托“前港-中区-后城”模式,临港经济区将实现港区一体化和产城融合发展。
分布分区域实现临港经济区目标
为了建成临港经济区,汕头规划推进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发挥港口枢纽对区域资源的集聚效应,培育一批海洋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奠定临港经济区发展基础。包括推进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特色人文环境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濠江区发规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推进“创文强管”、建设“临港经济区”、构建“大汕头湾区城市格局”等发展战略正纵深推进,并提出“临港经济区”重点布局濠江,这些顶层设计都为濠江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发展思路。
该负责人介绍,濠江区将抓住机遇,依托“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新格局,夯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着力把建设汕头南交通枢纽和打造广澳港集疏运体系提上重要日程,逐步构建“一港两站三轨四射六通道”综合交通格局,充分利用完善的交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协助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打造“三大经济圈”(“高铁经济圈”“临港物流经济圈”以及“三屿围(濠江)综合配套经济圈”)“三大新城”(中信海滨新城、东湖新城和濠江新城)建设,加快城区扩容提质,建设精致生态宜居濠江。
一线实践高端制造业落户
助力港区产城融合
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五大特色先进产业集群,包括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去年,比亚迪落户汕头南山湾产业园区,就是临港经济区发展特色产业的风向标。
根据规划,临港经济区将加快建设比亚迪跨座式单轨产业园,突破产业关键零部件及绿色智能化集成技术,推进列车装备及管件零部件的生产和组装,更新锻压、焊接等特种加工工艺,同步发展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和轨道工程机械设备等生产环节,联合汕头轻工装备企业联盟等一批本地智能设备制造企业,着重发展自动化电气设备、电源、变电系统电控成套设备等轨道交通自动化设备生产,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完整产业链。
走进比亚迪在濠江区的轨道梁制造厂,生产的场景如火如荼。首期工程建设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面积为2万平方米,将布置8条轨道梁生产线,采用流水化、工厂化作业的方式生产比亚迪跨坐式单轨产品“云轨”系统的预制梁片。
放眼望去,高大的龙门吊高高矗立,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分成多个团队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
“这个梁片叫做预制PC梁,轨道梁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方面起到承重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供列车在上面飞驰。”比亚迪轨道梁制造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看似普通的梁片蕴含了比亚迪“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精确度要求非常高。
比亚迪和汕头市委、市政府合作的首条云轨项目落地,其意义更多的在于一个新兴产业的落地,也就是临港经济一个较为完整的新型装备制造业正式落地。
这些在濠江生产的轨道梁将用于汕头市正在建设的比亚迪1.1公里云轨试验段,也是首次使用。
“临港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条很长,上游生产的产品用于下游的试验段投放,此外,这些产品也将辐射到汕头以外的地区。也就是说,轨道梁的生产能力还将服务于整个粤东片区城市轻轨系统规划建设的需求;车辆厂的设计生产能力则更希望辐射到更远,甚至可以走出国门。”该负责人说。
汕头市临港经济区
概况
汕头市临港经济区位于汕头市中部滨海地区,拥有粤东条件最好的深水海港,以及粤东唯一的保税区和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是汕头市乃至粤东地区集区位、设施和政策等优势于一体的重大发展平台。
临港经济区处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峡西岸经济区、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和汕头保税区等战略平台的交汇地,具有多重政策叠加的优势。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达濠街道、马滘街道、滨海街道)和潮阳区(海门镇),规划区总面积为120平方公里。
发展目标
总目标:抓住国家加快实施海洋强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推动高端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临港经济区。
分阶段目标:
到2020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广澳港区为核心的临港集疏运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区域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基本确立,高端临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海洋经济新产业、新业态集聚发展。
到2030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度合作示范区地位确立,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的国际化临港经济区。
发展定位
利用国际深水港、国际海缆登陆站等条件,发挥经济特区、保税区等政策叠加优势,集聚国内国际高端资源,发展高端临港经济,强化“一带一路”国际门户功能,打造汕头市振兴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总体发展格局
利用临港经济区港口枢纽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等高度汇集和运转,打造临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流”经济,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和广东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以临港经济区为核心、联动更大区域的港口经济圈发展格局。
特色产业体系
发挥“五港联动”的枢纽优势,围绕临港经济区现有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施“聚链、展链、补链”行动,形成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构建五大区域长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