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高明企业注重通过加大技改投入,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型升级。
图为高明企业生产车间的自动化设备。
技改项目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30.13%、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60.74%……近日,高明区召开2018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亮出了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成绩单,并对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打造科创小镇等工作进行重点部署。
此次会议首次明确,高明围绕荷城富湾片区打造的科创小镇将达“万亩”规模,将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为高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汇聚了高明最为丰富的科教资源和创新平台资源的富湾片区,能否以科创小镇成为高明名副其实的重大创新支点?科创小镇的建设画卷徐徐展开,能否推动各类创新“加速器”到此集聚并发生“化学作用”?
得益于工业技改在全区普遍推开,“机器代人”式的智能生产得到进一步普及,产品质量也有了长足的提升。
图为广东溢达针织布厂的针织自动验针机。
技改踊跃
释放企业发展新潜能
走进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一座四层结构的厂房颇为引人注目,这是广东溢达力推的针织结构调整及效益提升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底启动建设,投资7500万元,通过在原厂区进行部分区域的改建,以及新增先进设备,来提高生产环节工艺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这7500万元的技改投入,预计可增加产值7000万元,每年增加利润约1400万元,其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该技改项目完工后,一方面可提升车间工作效率、改善产品品质,以应对订单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工序产能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可有效利用现有场地,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场地支持。
与广东溢达以技改提升企业竞争力类似,越来越多的高明企业在技改中大展身手。据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统计,2018年上半年,高明共有52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全区工业技改备案项目68个,同比增长83.78%;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2.51亿元,同比增长130.13%。
通过政府近年来的培育与引导,高明工业企业开展技改多瞄准节能环保、智能改造等领域。比如,在上半年开展技改的52家工业企业中,共有9家企业开展“机器代人”,新增机器人应用115台,另有7家企业申报智能化技术改造,机器人制造及相关智能装备制造总产值达3.2亿元。
截至目前,高明应用机器人的规模以上企业已达40家,机器人应用近500台。经有关部门调查摸底,预计年内还可新增应用机器人超200台。且在具体运作中,部分企业已实现从分料、搬运、码垛等某些工序的自动化,向上料、生产、检测、组装直到包装全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延伸;从通用机器人应用向个性订制、联合开发方向发展。
如在高明区杨和镇,万和电气建成了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总装车间,从焊接机器人到码垛机器人再到包装机器人,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智能装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在2017年4月,高明区就专门出台了《高明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明确自技改项目完工的下一年度开始连续3年,企业每年均可申请事后奖补资金。与此同时,高明区不断优化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备案流程,最大限度为企业实施技改提供便利,目前从企业提交备案资料到审核通过、领证最快只需2个工作日。
“高明下阶段将推进企业增资扩产和新一轮工业技改,推进高明区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大大提升,为高明加快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佛山‘一环创新圈’夯实基础。”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说。
协同创新
揭开高端创新平台建设新序幕
在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高明也正积极连接外部研发资源,通过加强与各地院校的合作,打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通道,助力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多赢的局面。
今年1月,高明区杨和镇和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签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根据共建协议,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将提供优质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10项,提供可转让的相关技术专利不少于10项,培养和输送相关人才不少于20人;杨和镇则将为校方提供科研便利,并配套奖励资金扶持产学研项目。
此外,高明区科技部门今年还组织区塑料协会、众塑联平台到四川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组织区金属行业协会与广东省科学院下属新材料研究所、工业分析检测中心进行产学研交流对接。为丰富产学研合作内容,高明区在此前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共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还探索建立科技企业团,由高校派老师、教授到企业挂职,企业派人到高校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挂职,加速科技成果在高明转化。
今年以来,高明区还多次区内高企对接解密军工专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下阶段高明将力争把前期工作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化项目,以此促进全区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各类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同时,高明也积极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于近期印发并实施《高明区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揭开了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的新序幕。根据该行动计划,到2020年,高明将实现大中型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
谈及高端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高明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缺乏高层次科技人员的状况,其他中小型企业的情况更甚。“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端创新平台缺乏更会导致高层次人才无法在区内找到相对应的科研创新平台,会直接削弱科研人员落户高明的意愿和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该负责人说,大力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正是为了破除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障碍。
走进位于西江新城的万方智慧城,可见在电商大楼旁有一座4层高、建筑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大楼。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的研发大楼,集成开发研究、高企培育、分析测试等多种功能,建立起本地的实体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广东省内建立的首个区级研究院,签约共建仪式吸引4位中科院院士到场参加并被受聘为顾问。“研究院将依托中科院的人才和技术影响力,一方面为高明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立足高明本土培育人才,不断壮大高明新材料产业人才队伍和创新能力。”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王丹表示。
据了解,该研究院的前身——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自2009年落户高明以来,已联合企业申请发明专利40多件,科研攻关项目立项超过60项,与溢达、川东磁电等企业研发出防伪粉体、软磁铁氧体等新产品,累计为合作企业新增产值超5亿元,为高明区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催化下,据统计,2018年1—6月,高明区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190件,同比增长47.83%;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17件,同比增长60.74%;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4件,同比增长39.26%。而自2014至2017年,高明已连续四年实现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双双超过省内12个地级市。
“高明将以行动计划作为‘行动路线图’,打造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为高明区企业提供公共科技创新服务。”高明区区长梁耀斌说。
平台升级
高标准建设万亩科创小镇
在此次经济分析会上,高明区再次明确,将在荷城富湾片区高标准谋划打造科创小镇,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集聚区。也是在此次经济分析会上,高明首次明确,这一科创小镇的规模和体量将达到“万亩”级别。
当前,高明不乏公共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孵化器、产业基地、行业协会等推动科技企业成长的“加速器”,但这些“加速器”资源分散,集聚效应未能发挥出来。推动各类“加速器”汇聚并发生“化学作用”,正是高明谋划建设科创小镇的重要初衷。据了解,富湾科创小镇定位为高明区综合性的创新平台和载体,将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多领域互动、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为高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为何选在富湾建设科创小镇?“富湾片区打造科创小镇,有着科教资源集中、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集聚、交通便利等多重优势。”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
作为高明重要的职教园区,富湾片区已集聚广东职业技术学院、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三大院校,专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开设了纺织、轻化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机器人应用等多种学科,在校师生总数超过2万人。
在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方面,高明面向未来重点打造的三大高端创新平台中,有两个均布局在富湾片区附近的万方智慧城,包括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和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坐拥两大高端创新平台,再加上此前已在这一片区聚集的万方智慧城、中油高富、众塑联产业平台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富湾片区所集聚的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已达到一定量级。”上述负责人说。
而在交通区位方面,广明高速公路经富湾特大桥跨过西江后,进入高明的第一站便是富湾,这使富湾成为高明离广佛都市圈最近的地方,也是高明向东最快的出发点。并且,在佛山地铁二号线、佛山一环西拓南环等交通路网规划中,富湾均是高明境内的一个重要支点。
多重优势叠加,开启了富湾建设科创小镇,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的广阔想象空间。据介绍,目前高明已基本确定科创小镇的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并初步确定科创小镇约万亩面积的规划建设范围,并对该地域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对其土地规划和使用情况,以及所在的46个地块情况进行了精准统计。“我们将尽快完成科创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和规划方案,以此引领相关建设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展开。”梁耀斌说。
■关注
高明将建
三大高端创新平台
根据近期出台的《高明区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高明将力争建成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等一批独立运作、体制机制创新的高端创新平台,一方面为区内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另一方面带动企业实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总量大幅提升,使全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培养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该研究院在“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专业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将根据高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重点研究开发无机类、金属、有机类新材料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亟需的关键共性技术。
同时,该研究院将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起到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高明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的先进技术、工艺及其技术产品和装备,以及提供技术咨询和产品检测服务。
此外,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公共创新服务功能,以研发实验室为载体,建设“纳米空间”“专利成果库”等支撑平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加快培育本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一批高技术、高成长的初创型企业,同时培养一批产业和企业发展所亟需的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开放式科技创新生态链
该研究院由高明区政府、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万方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将充分发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地缘及学科优势,联手打造集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及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运作中,该研究院将采用“创新资源→技术→产品→市场”的运行机制,建立对内对外的激励机制,以大学教授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以股权和资本为纽带,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协同科技创新生态链和共创共建共赢的科技创新利益共同体。
具体而言,该研究院将紧紧围绕高明产业升级与人才培养开展应用技术创新研究与社会服务,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应用开发多级研发、多方推广服务平台,主动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应用技术服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与技术转移;搭建多样化学习平台,主动对企业员工和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使研究院成为研发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地方产业创新展示的窗口、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引擎、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推动高明及周边地区产业发展。
安承升降装备研究院:立足佛山辐射全国
该研究院将依托区内骨干企业和国内外相关高校院所,针对升降装备行业存在的难题和技术问题进行攻关,打造成为开放式的具备科技项目孵化、技术难题攻关以及人才培育的科技创新平台。该研究院采用民营资本投资,公益类民办非企业性质运作,立足佛山、辐射全国,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提供优秀的升降设备研发服务和培育专业人才。
●撰文/摄影:叶能军 区维林 易毅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