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入会 | 登录会员

欢迎光临广东省数字贸易与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是: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山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脱胎换骨”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3日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何伟楠、雷海泉 见习记者廖瀚 通讯员郑南生)利用5年时间,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骨干企业5家,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培育建设50个以上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5个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近日,中山市正式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确定了新一代通信网络、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激光器件、新型材料、物联网等重点发展领域,不仅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任务。《计划》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将通过创业资金扶持、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支持过渡性用房等方式,支持优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落地,并以资金奖励的方式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众多信息技术产业的中小企业,正迎来一波实在的政策“利好”。

优质项目用地指标可按需“随用随供”

8月20日上午,南头镇同济西路,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的研发人员正在对HBD-400金属3D打印机作最后测试,这台设备可以钴铬合金、钛合金、铝合金甚至钨、钽等难熔金属为原材料打印金属零部件,其打印尺寸达到了280mm*280mm*400mm。按照计划,HBD-400将于9月正式上市。

虽然刚成立3年,但汉邦科技已是国内金属3D打印领域的“实力派”。该公司副总经理胡高峰介绍,该公司的创始人团队早在2008年就开始研发金属3D打印装备,2015年在中山正式建立汉邦科技。3年来,该公司专注技术研发升级,目前已获得70多项技术专利和9项软件著作权,企业产值以年均约50%的增幅迅速攀升。

在迅速壮大的过程中,汉邦科技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胡高峰介绍,公司成立3年间,发展空间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此前因为场地受限,公司已经搬迁过一次,目前企业的研发生产场地仍是租赁的厂房。胡高峰认为,没有自主的研发生产场地,不利于企业长远规划发展。

随着《计划》的出台,汉邦科技的这一“烦恼”,有望得到解决。根据新政策,激光器件成为中山市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计划》规定,市国土、规划、住建、发改、经信等相关部门,将对优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在符合政策、具备供地条件下,对项目按需“随用随供”。

新政策为年轻企业发放的“福利”,还不仅仅是用地指标。

目前,打印尺寸的继续提升仍是金属3D打印技术一个技术瓶颈。“打印物件尺寸越大,对设备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就越高,不仅意味着企业在研发人才、资金方面投入更多,也对激光科技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高峰表示,目前,汉邦科技正在大力研发更高规格的金属3D打印装备,新政策来的正是时候。

根据《计划》,未来五年,中山将加快推动和引进激光材料、光电器件、激光光源模组、激光器等生产企业聚集,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创新服务中心,发展超快激光、大面积光刻、激光切割等关键技术,形成核心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拓展各类激光医疗设备、激光显示、激光3D打印机等应用,建设激光打印产业基地,打造激光打印及加工服务链,形成有层次的激光产业链。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助企业破技术瓶颈

距汉邦科技数十公里外的火炬开发区,广东九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太阳能”)联合院士工作站以及多家高校历时一年多研发的“家用光伏储能一体机”刚刚面世,首批成品已出口至南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

一块长宽各近2米的太阳能面板,和一台宽约20厘米、长高各近半米的储能器,构成了这款“一体机”的主体。简约而精小的外观下,是这款产品领先行业的表现:光能转化效率比市面同类产品高出6%-8%。

据悉,九州太阳能成立于2014年,主要研发生产太阳能光伏应用系统。九州太阳能董事长陈明表示,在光伏发电领域,太阳能面板的光能转化效率低是行业面临的共同瓶颈,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组件平均转化效率约20%,往上提升难度较大,“每提升1个百分点都是突破。”

为突破产品项目技术瓶颈,九州太阳能不断寻求“外脑”技术支援,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是其走出的第一步。

与华南师范大学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国刚建设院士工作站;与广东师范学院合作研发光伏电网云端智慧管理平台……经多方牵线,九州太阳能建设了多个技术合作平台,积聚了基本涵盖产业各环节的技术力量。在“外脑”带动下,公司在破解太阳能利用率及转化效率、储能锂电池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技术难题方面相继取得进展。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企业而言,单凭‘一企之力’突破技术瓶颈往往十分困难。”陈明表示,为企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应是政府扶持产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之一。

此次,《计划》将能量转换和储能等新型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也纳入了重点发展领域。该计划提出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协同共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等多方面服务,基本覆盖企业成长发展过程的各类技术服务需求。

这正是九州太阳能这样的年轻科技型企业所急需的。

“园区集聚”壮大产业矩阵

随着企业个体的迅速成长,信息技术产业也正逐渐在中山形成产业集聚趋势。

自今年7月签约落户三角镇的民森信息科技产业园后,德国VDE鉴衡(中山)综合检测基地项目快速推进,目前正开展厂房和办公场所装修工作。

这是德国VDE测试认证院在中国设立的首家综合检测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实行“一张证书全球通”的国际互认模式,为中山及周边地区的家电、照明和电子信息等行业提供“一站式”强制性产品认证、出口认证等服务,帮助企业及其产品顺利“出海”。

民森信息科技产业园,是市级产业平台(三角园)的核心区,产业定位为高端精密电子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方向。截至今年6月,已有7家企业签约落户园区,投资总额超4亿元,意向进驻企业11家,其中就包括康众生物科技、哈工大超导腔、高性能激光晶体、VDE鉴衡(中山)综合检测基地等电子信息技术行业及相关的重点项目。

“园区一边引进重点产业项目,一边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国家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三角分园办公室副主任徐永明表示,随着今年SGS集团机器人检测项目、BVI中山检验检测项目等项目落地园区,未来,民森信息科技产业园和三角园有望成为珠三角乃至华南地区高端精密电子等先进制造业的国际检验认证服务高地,这将对更多信息技术企业项目的落地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民森信息科技产业园是中山借助园区集聚效应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计划》提出,中山将依托九大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若干创新平台,谋划提升一批产业园区,打造珠江西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事实上,中山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了以火炬开发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为龙头,各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作为产业龙头,火炬开发区内已聚集了全球最大的黑白激光打印机生产项目——佳能(中山)生产基地、国内首家从事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研发生产销售商——通宇通讯公司、全球最大的光纤元(配)件生产企业——波若威光纤公司等重点项目和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21个小类行业中,火炬区涉及电脑、打印机、化工电子、电池、光电等13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与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遥相呼应。

制定五年计划推动产业规模翻番

8月21日,记者从中山市经信局了解到,中山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火炬开发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为龙头的区域产业布局和配套产业链,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其中平板显示集成、感知光学镜头技术、激光显示及打印技术、高速激光器技术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按照中山市信息产业协会的统计,2017年,中山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1119.98亿元,软件企业的软件业务收入为26.01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约产值约600亿元。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体来看,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发达城市仍有差距;通信设备、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信息产业的比重仍然不高,产业链尚未完善,上下游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

如何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突破发展局限?《计划》为未来5年的发展道理指明了方向:集中各方面资源,努力通过5年时间,到2022年将中山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根据目标,到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将超12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0亿元的骨干企业5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10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5家;全市推动1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培育建设50个以上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5个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重大创新平台。

根据《计划》,中山市将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产业,对接广州、深圳,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激光器件、新型材料及器件、物联网、4K电视网络、高端软件等领域。

中山将实施精准招商、企业培育壮大、创新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4大工程。通过靶向招商、以商招商和补链招商,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企业;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快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合作,突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载体和平台;加快引进和建设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等系列服务平台,推动公共服务平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深度融合。

《计划》还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以奖励、补贴、贴息、优先安排用地等手段,支持优质项目落户、融投资、技术改造、创新平台建设等。

■样本

通宇通讯:

好政策能抓住企业发展“痛点”

占地3000多平方米、高40米的大型暗室里,无内柱设计更加凸显了室内空间感。工作人员借助暗室中央的升降台,将通讯天线产品安装在十几米高的可翻转测试台上,即可精确测出天线产品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参数。

这是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宇通讯”)75米大型室内远场暗室,位于火炬开发区小隐厂研发大楼内,2016年11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是目前全球通讯行业最大的微波暗室。“可测试的技术参数区间非常广,精确度很高。”通宇通讯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段铸表示,这间“巨无霸”暗室测试频率范围、屏蔽效能、景区反射电平、增益稳定度等天线核心性能指标的能力,在行业内已经处于绝对领先水平。

与高标准硬件建设对应的是,2017年,通宇通讯基站天线出货量排名已经跻身全球前三。

通宇通讯成立于1996年,是中山市土生土长的科技型公司,专业从事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等通信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过多年发展,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正式挂牌上市,当年销售额达13.8亿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沃达丰、爱立信等通讯领域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在其客户名单上。

天线,只是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小部件,却在整个通信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段铸表示,当前,世界通讯行业已经进入“5G时代”,天线产品仍是通宇通讯抢占行业发展先机的重要核心产品之一。实际上,早在2015年,通宇通讯就着手研发5G基站天线,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对5G基站天线最核心的MassiveMIMO(大规模阵列式天线技术)技术进行攻关,目前已经小批量生产,供应中兴通讯等设备商在国内进行5G试验组网。

“可以确切地说,中山这次印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与通宇通讯未来的发展目标完全契合。”段铸表示,今年8月8日,通宇通讯刚刚中标工信部“5G中高频通信大规模MIMO天线”项目,公司在5G研发方面取得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现。

但同时,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下,企业的长远发展也迎来了更多新的挑战。

“5G技术刚刚起步,与4G技术相比,其复杂程度呈倍数级提升,因此将面临着很长的投资周期。在技术攻关的关键环节,企业除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将面临更为迫切的高素质人才、高端技术引进的需求,以及发展空间的扩大等。”段铸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个体的健康成长,好的政策,总是能够从企业个体发展的具体需求出发,能抓住企业发展的“痛点”。支持项目融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支持增资扩产和技术改造、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措施都很有吸引力,如果能够落地,将十分“解渴”,会给中山信息技术企业发展注入信心。


本文链接:http://gdsoa.cn/Article/20180823/18835.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