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的城市新定位,让东莞的未来备受瞩目。怎么样让城市面貌更加改善?如何让城市拥堵得以缓解,提升城市品质?在1月15日的政协分组讨论上,委员们围绕着这些焦点话题展开热议。
焦点A
城市品质提升
要补齐短板努力提高城市品质
市政协主副主席邓浩全在分组讨论上表示,近年来,东莞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和国内一些城市比较,城市品质、城市形象仍有待提升。就拿东莞对口帮扶的云南昭通市来看,在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东莞要补齐短板,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对高端资源要素的承载力和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助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荣武则认为,东莞正面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等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典型的通道城市,东莞发挥好毗邻广深的优势,才能在整个区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借势获得更大的发展。
目前,东莞正在进行城市更新,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用地存量换生态、环境、人才、经济增量,城市更新尚有提升的空间。不少委员代表建议,从法律法规、政策扶持、更新举措等方面着手,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盘活旧厂房、旧村庄、旧物业用地、用房等资源,为东莞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创走廊建设,提供空间资源保障。
用“手术刀”为东莞四大过境干线精准治理
两会期间,“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也引起委员们的热议。东莞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秘书长黄蔚然表示,东莞的城市化精细管理在大城区范围的景观照明领域作出好文章,目前市区的景观照明还可以有更好的提升空间,可以结合特色文化标志,加强莞城西城楼、运河等一带的景观照明提升。
除了市内,对贯穿东莞的过境干线实施精准治理,也是委员们的关注话题。来自致公党的东莞市政协委员殷毓德建议,要用“手术刀”为东莞的四大过境干线(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进行精准治理,提升湾区都市品质。殷毓德建议称,可将四大过境干线沿线纳入景观设计范围,努力营造“车在景中行”的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绿色景观长廊,从而充分展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新风貌。
建议将总部基地和产业园分开
城市品质的提升,经济基础保障很关键。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松山湖基金小镇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敬智提出,东莞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市级统筹,大力发展上市公司产业园建设,吸引上市公司入驻。张敬智还提到,目前东莞的政策具有普惠性,但其实更需要定向扶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政府出台专门的政策,定点供给,达到标准才能配给政策优惠和土地,然后由市场成立有关主体负责实施,这种做法更加灵活。此外,要将总部基地和产业园分开,比如在松山湖、滨海湾新区、南城等地建设总部基地,在临深片区等地建设产业园。
对此,东莞市委副书记、东莞港(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科表示,“总部基地+产业园”的模式,肯定是东莞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东莞的优势在于产业链配套齐全,这也是吸引企业来东莞的关键。企业要规模化,就必须“走出去”。企业在小镇“毕业”了,就要走进园区来。目前东莞大的创新型企业,人才汇聚,加上生产配套,这些是镇街都无力承载的,所以东莞在大力推进园区统筹。
焦点B
道路交通整治与城市治堵
发展公交专用道网络 公交优先
截至2018年12月底,东莞机动车辆保有量将近300万辆,2019年即将突破300万辆,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如何破解当前东莞交通拥堵的僵局,让东莞道路畅通无阻?东莞市政协委员黄庆林建议,进一步加大交通违法违章的处罚力度,对新旧违法违章恶习从重处罚,防止习惯成自然助长恶习。
“东莞城市公共交通起步晚,底子弱,与东莞城市发展不相匹配。”团市委代表团提出建议,建立长效治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机制,大力发展高质量公共交通。提案建议,推动公共交通片区统筹发展,按片区整合各镇内公交资源,统筹和集约化经营。同时推动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无缝接驳,场站、服务时间、刷卡换乘等都需要高效联接,提高整个公共交通网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专用道网络,落实公交路权优先,体现公交的速度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交出行。另外,要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出行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养成公交出行的良好习惯。
建议设立专门机构研究拥堵路段
东莞市政协委员彭争武认为,造成拥堵的原因,一是车的保有量增加,全面需要城市容纳;二是道路设计有欠佳地方;三是司机素质有待提高;四是商铺小贩占道,司机乱停乱放,影响交通。
东莞可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缓解拥堵压力?彭争武认为,交通设计与设施都需要前瞻性,不是现在一句话,一次行动,一次设备改造就能完成的。只能在目前的基础上,逐步、合理、最佳去探索与完善,最适合解决目前拥堵的问题。另外,加强司机教育也是治堵根源之一,有些司机爱争道,挤道,在绿灯时,却慢腾腾跟车,让后车干着急。
彭争武建议,东莞能否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来设计全部道路的标志标线,对重点拥堵的路口详细了解原因,分析,再合理改造。同时,希望公安部门能够较有效地合理安排警力。在挤拥堵高峰期,安排机动力量。
轨道站点规划进度滞后,应加快政策出台
“当前东莞已建成的轨道站点规划设计不到位,相关的政策修编、整体规划、土地整理等的进度明显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东莞T O D和T ID开发进程,加快推进落实T O D和T ID开发迫在眉睫。”政协委员钟振强表示,现阶段东莞已建成的大部分轨道交通站点只具备单纯的乘搭站点功能,未能充分开发利用站点上盖T ID及站点周边T O D区域的商业、居住、办公等综合配套功能,也没有实现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的无缝连接与一体化开发。
他认为,这也和东莞目前尚未研究出适宜东莞落地的T O D模式,缺乏调动市场主体参与T O D和T ID开发和经营的政策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有关。此外,轨道交通站场周边的土地资源整理、控制性规划等工作滞后,尤其是未能有效盘活区域内具备城市更新条件的存量土地资源,影响了T O D的开发进程。
钟振强建议,东莞要加快T O D和T ID开发的政策出台,通过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此外,积极引进有资质的市场主体,加快已建成站点的T ID升级改造利用。对未开工的站点重新优化规划,避免因规划设计短板造成二次改造浪费。要因站制宜,充分考虑T O D开发区域的商业、办公、商品房、长租公寓、教育医疗、公共休闲等功能,进一步完善T O D开发区域的规划。
对此,东莞市委副书记、东莞港(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科透露,未来滨海湾新区的滨海湾站是东莞历史上所没有的,全是立体换乘,高铁、三个城市的地铁在此汇聚,而且在未来滨海湾站也将打造成站前综合体。今年,东莞提出将构建“三心六片”城市格局,建设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个都市中心。滨海湾站就是滨海湾新区都市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如此,未来塘厦的东莞南站也是准备立体换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