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入会 | 登录会员

欢迎光临广东省数字贸易与服务公共服务平台!今天是: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广东制造”加速向“广东智造”跃升
来源: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4日

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智能机器人方阵,时速高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搭载“天宫二号”上过太空的“灵活手”……数日来,“广东智造”汇聚佛山,“大国重器”组团登场。

9月20日至22日,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珠洽会”)举行,来自珠江西岸八市的装备制造企业携“看家产品”亮相,其中“黑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充分彰显“广东智造”硬实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经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健全的巨大转变,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健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来自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省重工业产值占比从1949年的12.4%增加至2018年的68.2%,规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48.1%提高到2018年的56.4%。

珠江潮涌天地宽,湾区起航正当时!当前,广东“制造”正加速向“智造”跃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广东早日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目标。

结构优化

形成行业较为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工业经济基础极其薄弱,重工业占比较低。按当年价计算,1949年全省重工业总产值仅为0.9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2.4%。当时,广东工业主要生产机制糖、布、水泥等衣食消费品及基础建设产品,而原材料、电力、燃料等基础重工业基本为空白。

矗立在珠江岸边的广州大钟楼——粤海关博物馆大楼中,有一张页面发黄的加工贸易手册,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展厅,编号为“顺德01号”,其上注明“顺德县加工装配料件、成品进出引进设备”字样。资料显示,这是全国第一份加工贸易手册,属于1978年成立的顺德大进制衣厂。

从那一年开始,在珠三角地区率先涌现了东莞太平手袋厂、顺德大进制衣厂和珠海香洲毛纺厂等中国第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广东制造业开启发展加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广东加大对石化、钢铁、汽车等大型重工业项目的建设,重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60%的关口,为60.5%。到2018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2%,轻工业占比为31.8%,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强。

浩荡珠江,千年来奔腾不息!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广东实现工业经济由弱到强,工业结构由单一到健全的巨大转变,已经拥有从采矿业、到制造业再到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完整工业行业体系。

同时,新兴工业行业正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制造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正逐渐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行业较为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健全现代化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工业行业结构发生明显调整。2012—2018年,在41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幅度超过10%,占所有行业数的70.7%。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经济基础极其薄弱,到改革开放初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货誉满华夏,再到如今,经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发展,以高端电子信息产品、汽车、智能装备等为代表的“广东智造”行销全球,我省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经济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升级

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9月20日上午,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12英寸晶圆项目在广州开发区投产,该项目是我省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线,以高端模拟芯片、汽车电子、生物医疗检测、5G前端模块等国内较稀缺的产品为主要方向,预计实现百亿级销售目标,有效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千亿规模产值。

拥抱新浪潮,抢占产业新高地。如今的广东,产业结构加速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粤芯项目只是广东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70年栉风沐雨,70年风雨兼程。广东产业结构加速优化的重要目标,便是加速向中高端化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全国制造业大省,并不断推进制造业升级改造,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相继制定并实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今,广东制造业早已不是当初“三来一补”企业加工的服装、箱包、塑料花的低端产品,而是华为的智能手机,大疆的无人机、广汽和比亚迪的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不断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全面参与全球制造业产业链分工。

数据显示,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4864家增加到2018年的7607家,企业数量增长1.6倍;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从2012年的13378家增加到2018年的28347家,企业数量增长2.1倍。

与此同时,伴随企业数量的快速增加,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24.1%提高到2018年的31.5%;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48.1%提高到2018年的56.4%。

在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广东有13家企业入围,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上榜,广东先进制造业再迎来一家世界500强。

多年以来,格力电器始终坚守制造业,从生产空调,到进军装备制造,直到如今的千亿级多元化制造巨头,其发展路径也折射出广东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的产业逻辑。

动能换挡

创新驱动为“广东智造”开启加速度

一个月前,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19)上,华为、大疆、TCL等广东企业组团亮相,各种创新“黑科技”闪亮登场,“广东智造”赚足人气。

展会现场,大疆展区内人潮涌动,现场沙盘布景中移动穿行的小火车,让现场体验者直观感受到智能跟随拍摄功能所带来的“惊喜”。凭借紧凑轻巧的外形、出色的增稳性能和丰富的智能拍摄模式,最新发布的微单单手持专业稳定器“如影SC”备受消费者青睐,而这都离不开大疆强大创新力的支撑。

当前,广东通过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随着企业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以创新驱动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新一代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新技术、新模式成长,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构建创新型经济格局。

惠州企业亿纬锂能是行业内少数几家具备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可全面覆盖新能源专用车、商用车、乘用车等不同领域。这一成果有赖于企业长期以来对科技创新的执着。

在该企业展厅,专利证书密密麻麻挂满了整个墙面,“目前公司拥有1126项专利,约55%是发明专利,我们是把创新当作发展的根本来抓!”亿纬锂能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袁中直说。

这只是广东制造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拥有研究机构的企业从2012年的2601个增长到2018年的19397个,增长7.46倍,占工业企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6.9%提高到2018年的38.4%;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数从2012年的3455个增加到2018年的21740个,增长6.29倍。

创新没有捷径,正是由于在制造业重点领域持之以恒的深蹲助跑,才能实现“广东智造”的起飞跳跃。

2018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65%,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稳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今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空间布局上,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深圳、东莞为核心在珠江东岸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定位是国际科创中心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中心,简而言之就是‘创新+制造’,必须牢牢抓住,不能偏离”。他建议广东要发挥先行开路作用,坚持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奋斗者说

贺东东:

“智造”转型,企业须找准“痛点”

广东拥有400多个各具特色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亟待转型升级。其中,湛江廉江小家电共有639家企业,年产值300亿元,很长时间以来属于单一密集型产业。

“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两点需要特别关注:一是找准‘痛点’,对症下药;二是坚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表示。

长期从事制造业的贺东东,对于“智造”转型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其公司创建的根云平台,是国内首个本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连接超50万设备,赋能70个细分行业,连接超4500亿资产支持超400工业协议,客户收益超百亿元。日前,根云平台更是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他看来,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找准“痛点”后就要快速尝试,如果一开始就做大型数字化转型项目,一旦不适用就会面临较大损失,因此需要低风险、低门槛、低成本的方式来试错,此时就需要借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优势。

贺东东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智能化转型。“在前期,平台已投入了大量研发费用,把很多应用集成到平台上来,基础建设的重投资已经做完,企业只需要根据自身痛点选择订阅式服务,就能够即插即用,用多少就付多少费用,不用承担平台系统的前期开发建设费用,而且如果客户不满意,还可以马上停掉,这样试错成本就能够大幅降低。”

近年来,省市各级政府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小家电产业平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根据湛江小家电企业的痛点,贺东东通过大量调研,从企业订单计划、设计研发、排产、生产、质量、原材料等全业务链,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了企业的设备互联、订单对接和供应链资金周转。

未来三年内,树根互联还计划投入1亿元资金,促使湛江市10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大事记

●1978年 在珠三角涌现出东莞太平手袋厂、顺德大进制衣厂和珠海香洲毛纺厂等中国首批“三来一补”企业。

●1987年 新华社刊发《广东跃起四小虎》的报道,东莞、中山、顺德、南海从此被称为“广东四小虎”。

●1987年 任正非在深圳注册成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康力公司的HAX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商。

●1992年 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谈话”,广东制造业发展掀起新一轮高潮。

●1995年 打造了“小霸王学习机”的段永平离开中山,在东莞创立步步高,为后来手机领域领军企业OPPO、vivo诞生奠定了基础。

●1998年 广东以石油化工、装备、能源原材料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开始快速发展。

●2000年前后 日系汽车三大巨头本田、日产、丰田相继落户广州,拉动汽车产业集群“扎堆”华南,为广东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新动力。

●2003年 比亚迪首入汽车产业,不仅开始生产民族自主品牌燃油汽车,还致力于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汽车。

●2008年 广东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海陆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2014年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启动,广东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由此拉开。

●2015年 广东制定并实施《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

●2017年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营业额达到180亿元,该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不超过27岁,却占据着全球无人机行业70%以上的行业市场份额。

●2019年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广东有13家企业入围,总量全国第二。

■数说变迁

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强

按当年价计算,1949年全省重工业总产值仅为0.9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2.4%。

2018年,广东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8.2%,轻工业占比为31.8%。

行业结构不断健全优化

2012—2018年,在41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幅度超过10%,占所有行业数的70.7%。

2012—2018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从21.3%提高到27.1%,提高5.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迈向中高端化

2012—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从4864家增加到7607家,增长1.6倍。

2012—2018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数从13378家增加到28347家,增长2.1倍。

2012—2018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4.1%提高到31.5%。

2012—2018年,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比从48.1%提高到56.4%。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2012—2018年,拥有研究机构的企业从2601个增长到19397个,增长7.46倍,占工业企业的比重从6.9%提高到38.4%。

2012—2018年,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数从3455个增加到21740个,增长6.29倍。

2012—2018年,工业企业R&D项目从37460项增加到76985项,增长2.06倍。

●全媒体记者 李凤祥

数据来源: 广东省统计局

本文链接:http://gdsoa.cn/Article/20190924/22088.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