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在交通物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服务环境等方面具备构建供应链体系的良好基础,同时也有提升供应链发展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十四五开局以来,广州成立了以温国辉市长为组长的物流发展和供应链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广州“十四五”物流供应链建设规划工作,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和供应链核心竞争力。2021年7月,商务部等8单位公布第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广州获批成为10个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之一。2021年10月,广州市商务局印发实施全国首个大型城市供应链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十四五”供应链体系建设规划》,开启广州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的新阶段。
◆广州供应链发展基础
优越的区位与基础设施。广州地处珠三角以及广东省的中心位置,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随着“一带一路”和“双循环”战略的实施,广州逐步成为了连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广州是全国三大综合枢纽之一,空港、海港、铁路港等枢纽发展全国领先。2020年广州社会货运量9.25亿吨,保持全国前列,其中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175.95万吨,位居全国第二;港口货物吞吐量6.36亿吨,同比增长2.6%;铁路货运量1793万吨,开行出口中欧班列106列;公路货运量4.7亿吨、快递业务量76.16亿件,均位列全国前列。疫情期间,广州海关创新“整板收运、快速分流”快捷通关模式,实现进口整体通关从24.38小时压缩到12.53小时,出口整体通关从1.54小时压缩到0.87小时,通关效率大幅提高,物流效率持续提升。
实力雄厚的商贸业。“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突破8000亿、9000亿大关,2020年实现9218.66亿元,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全市建成营业大型零售商业网点391个,商超、品牌连锁便利店及社区生鲜连锁门店超6600家,销售额50亿以上的综合类购物中心3家。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596个专业批发市场,商户超过17万户;交易额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08家,在美妆、花卉、茶饮、箱包、珠宝、服装等多个领域形成辐射全球的供应链枢纽。外贸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外贸结构发展更趋合理优化。外贸进出口年均增幅2.8%,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元。市场采购试点已成为广州市继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之后的第三大出口贸易方式,2020年广州市场采购出口额达1588.9亿元,增长34.8%。二手车出口数量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打造了业务总量最大、服务面最广、商品品类最齐全的跨境电商地方公共服务平台,进口商品基本覆盖所有省市,出口货物覆盖208个国家和地区。《2020跨境电商综试区能级指数报告》显示,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中,广州综合能级指数位列首位,其中发展规模指数、配套支撑指数两个单项居全国第一。
强大的制造引擎。制造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效、高质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广州已成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的35个,工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一线城市中率先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国家级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功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和“全球定制之都”。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石油化工制造支柱作用明显,已形成三大产值超千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汽车、广深佛莞智能装备、深广高端医疗器械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
良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形成良好供应链生态的重要基础。广州持续大力抓营商环境建设,自2018年以来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2.0和3.0,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评估指标充分开展了一系列优化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广州在18项评价指标中均获评“标杆城市”,同时“获得电力”、“跨境贸易”、“办理破产”和“市场监管”4项指标领域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最佳实践。此外,广州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商标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在加强帮扶企业、完善企业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推行一网通办、容缺登记、减证便民等制度上提出优化措施,进一步展现广州着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和努力。
充分的服务支撑。服务业是供应链信息流、资金流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广州拥有全国领先的服务业,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72.51%,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占服务业比重达65%,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日益巩固。
壮大的市场主体。广州供应链相关企业种类齐全、覆盖面广。广州嘉诚国际物流、原尚物流等部分龙头企业已成功登录国内主板资本市场。广州现有登记状态正常(续存、在业、正常)的开展供应链业务的企业(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的企业)2.8万家,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3。
◆广州供应链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目标:打造广州国际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至2025年,将广州打造为亚太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至2035年,将广州打造为国际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构建供应链区域格局,从湾区、国内、国际三大层面,提出协同发展策略,推动广州形成协同共享、功能互补的现代供应链体系,提升我市的供应链地位和核心影响力。
思路:在民生保障、产业发展、全球拓展三个层面开展供应链建设。一是保障民生供应链,是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强化城市应急供应能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的重要举措;二是发展产业供应链,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农、工、商三大供应链领域,整合生产流通要素,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完善产业物流网络,构建现代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三是拓展全球供应链,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融入全球供应链,提升城市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立足“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抓住RCEP成员国区域经济合作共享的重要机遇,通过区域协同、国内合作以及全球布局,提升广州供应链在湾区、全国乃至全球的位势,构建供应链发展新格局。
◆广州供应链在“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从湾区、国内、全球三个层面构建广州供应链发展新格局。一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打造湾区产业链供应链枢纽。重点打造两条沿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走廊和一个绕穗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区;二是推动国内联动合作,打造全国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城市。依托京广、贵广、南广等高铁和珠江-西江黄金水道,强化与国家重点区域的战略对接;三是拓展布局全球市场,打造国际供应链组织管理中心。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抢抓RCEP机遇,加快经贸规则对接,促进商品要素便利流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强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
分行业绘制农业、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领域的供应链图谱。坚持产业物流融合发展,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的供应链先进技术为引领,以农、工、商三大产业领域为主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充分衔接物流设施与产业集群,形成“1+5+6+4”的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体系,即1个供应链价值创新核心区、5个现代农业供应链发展区、6个先进制造供应链发展区和4个商贸流通型供应链发展区。
培育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供应链生态。培育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龙头企业。支持大型企业面向社会提供供应链管理先进技术、平台,带动行业供应链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大力发展供应链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大型制造业企业来穗设立总部,布局重大项目,吸引供应链要素集聚。鼓励大型供应链管理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战略协作、企业联盟等方式,提高资源集约度和市场集中度,提升供应链服务能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供应链精细发展。加强对中小型制造企业供应链建设的扶持。探索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孵化、培育供应链高新技术企业,加大对供应链技术研发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助推信息技术企业实现供应链技术突破。
依托交通物流融合十四五规划,构建“5+10+N”供应链物流枢纽体系。以广州空港、南沙港、东部公铁联运枢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广清空港现代物流产业新城等五大交通物流产业枢纽为核心形成5个供应链综合枢纽,辐射全国和国际供应链网络;依托神山、下元、黄埔新港等公路、铁路、港口货运枢纽以及小虎岛、明珠工业园等主要制造业物流集聚区形成专业供应链枢纽;依托街北、太和等公路货运站形成若干供应链流通节点,承担小批量运输中转、短距离物流等供应链流通功能。